审计实务导师制度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提高整体队伍履职能力上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采取“以老带新,新老搭配”的方式开展审计项目,发挥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审计人员对新审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达到以审代培、以审促学的目的。
老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传帮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是心理素质、审计思维切入点。新进审计机关人员在从事审计项目时,往往存在“怕”和“不适应”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和审计查处被审计单位执行财经、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法律法规存在问题的工作性质导致的,这时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树立法治思维,培养审计执法意识和从事审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审计业务技能切入点。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通过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制度汇编,结合审计项目从中学习如何规范审计文书和审计程序,扩展审计思路等基本方面。审计过程中,老审计人员要实时传授审计经验、审计重点及审计方法,注重引导和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审计人员对不同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的快速掌握,帮助新审计人员找准审计业务能力上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地学习和改进。
三是沟通协调能力切入点。随着审计的发展和观念更新,审计的视角已经更多的向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的议事程序、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等方面拓展,老审计人员要引导新审计人员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从思想修养、学识修养、道德修养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区分把握审前调查、现场审计实施、报告及整改回访各环节不同的沟通技巧,沟通过程中必须注意尊重他人、说话得体、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