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审计机关靠什么来建树功业,离不开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任务。审计机关应当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通过锻造审计项目精品实现审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审计项目精品应当具备的要素条件
(一)规范。对标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标准。
1.规范执行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作步骤和操作规程。只有做到了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才能保障审计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审计工作依法高效。
2.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执行。审计实施方案是在审前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完成审计任务所进行的工作安排。方案编制的目标是否明确,重点内容是否突出,人员分工的是否合理,审计应对的措施是否得当,决定了审计任务完成的效果。锻造审计项目精品,首先要在实施方案上下足功夫,前期的调查了解决不能走过场。
3.规范获取审计证据。审计取证要程序合法、内容清楚、要素齐全。转变审计取证的思维方式,在重视书面证据的基础上,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些环境了解、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社会效果的调查,将审计证据做得比较贴近单位的实际工作,体现证据的充分性和有说服力,同时注意证据冗余问题,切实保障审计取证的严谨高效。
4.规范编制审计记录。一是按规定编制调查了解记录。二是审计底稿编写全面。依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审计重点内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做到“一事一稿”,内容完整,能保证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审计结论。三是要按规定编制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5.规范编制审计业务文书。审计业务公文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它的规范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代表着审计工作的严谨和细致。
6.规范推进审计整改落实。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果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了审计机关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如何形成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扎实推进整改落实,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回访制度,同时推动党委审计委员会或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有关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二)创新。对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
1.创新审计理念。把政策审计理念纳入所有审计项目,以此来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层次。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等,毫无疑问应当包括政策审计或者以政策审计为主线,这一点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对于近几年推进的政府投资审计转型,笔者认为,除了要审计投资建设项目的合法合规效益外,就是要把政策审计贯穿于政府投资审计全过程,包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及疫情防控等政策措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政府投资条例》等与政府投资建设相关的各项法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审计,以此来推进审计人员转变审计理念,避免审计人员把过多的精力陷入价款审计的泥潭。
2.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现在的基层审计基本能达到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其做法主要是在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将所需要的电子数据采集过来,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审计。每个审计机关都有一些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组成专家团队,在问题的讨论、编制程序语言分析等技术方法上整合力量进行攻关,帮助有想法没计算机审计能力的审计人员通过计算的逻辑验证、审计样本的选取等方法分析查找审计疑点,从而提升查出案件线索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棚户区改造审计中,还大量运用了地理图斑分析技术,甚至用上了无人机进行现场定点测量,以固定审计证据,说明现在的审计技术方法在不断更新。
3.创新审计成果运用途径。一是建机制,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层次。可以利用市、县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个平台,制定出台结果运用办法,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审计结果运用新格局。二是拓途径,抓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利用。创新问题反映机制,充分利用《审计专报》、《专题报告》等载体,将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建议等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报送。此外,还可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抓住关键少数强化警示教育,强化其规矩意识、法治意识,以审计意识的强化倒逼工作规范。三是“后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对纳入审计精品项目计划管理的审计项目组织验收和通报;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和审计项目质量大检查活动,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将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整改情况作为下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向上级审计机关年度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及时组织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回访,对工作效能、审计期间党建工作情况、廉洁审计情况等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怎样打造审计项目精品
(一)抓源头,认真谋划,有的放矢,妥善安排审计计划和确定重点审计项目
1.把打造精品审计项目纳入计划管理
处理好点面结合的关系。从面上说,要做好规划计划,保证“全覆盖”。通过明确的计划规划,有利于扫除盲区,让每一个被审计单位都有接受审计的意识。从点上看,就是选择重点审计项目锻造审计精品,在部署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时,明确哪些项目作为精品项目来锻造,做到心中有数,在人员力量配备等方面上给予支持。对一些较大的审计项目,则整合机关业务骨干力量,作为单位联动审计项目来实施。
2.学习开路,准备充分。到其他实施过类似项目的审计机关学习经验,邀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审计人员授课,采取这种“拿来主义”,为下一步审计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避免走弯路。
3.强化对外协调联动。审计项目实施前,主动与巡察机构、纪检监察机关对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充分利用他们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目标性。
(二)抓过程,压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
广义的质量,可以从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来理解,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据此,审计质量包括审计产品质量和审计工作过程质量,需要用系统论的思维来引导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笔者把国家审计质量内涵归结为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影响质量三个方面。
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实质上是对审计工作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包含审计计划、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后续影响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完成质量都对最终的审计产品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单个审计产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会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影响。
审计报告质量管理。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的载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形式规范,报告要素完备,在内容上更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有效把握问题处理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审计报告质量除了其内在的要求外,还应当充分满足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审计影响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内、对外的影响程度:对内,通过加强审计工作制度建设,通过锻造精品,促进全体审计人员树立质量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效促进审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审计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对外,为社会公众和报告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审计产品,满足社会公众和报告使用者的期望,通过对审计成果资源的挖掘使用,促进审计工作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功能,提升审计权威力和公信力,有效地改善审计内外部环境。
(三)抓成效,深度开发利用审计成果。
精品审计项目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基层审计往往在审计执法力度、审计成果不够突出上存在一定差距,要有所突破,必须从深度开发审计成果上下足功夫,查处力度要做到抓铁有痕,审计影响要做到有声有色。
1.注重发现和移送案件线索。以办案的理念来做审计项目。
(1)要重视延伸审计。由于基层审计任务量多人员少,时间紧的客观原因,有时无法做到延伸审计或延伸审计面不足,有时在延伸审计环节上由于技术水平高,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会点到为止,这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较大的问题线索往往是通过延伸审计才发现的。如近几年来安庆天下足球网实施的扶贫审计项目,查处的比较典型的“微腐败”案例,被移送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村干部和科级干部近百人,都是通过延伸审计到乡镇村和农户调查中发现的。
(2)要紧盯财政补贴等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顺藤摸瓜,查处内外勾结,骗取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的行为。近几年来,安庆天下足球网移送了多件此类问题线索。
2.审计成果要深度开发,尽最大努力放大审计成果效应。
审计工作涉及面很广,既涉及政策执行,也涉及资产资源资金,有很多题材,在微观上,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对象个体的基本情况,在宏观上,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政策走向,在能力上,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审计机关具有天赋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作用的条件和能力。这些特点,为审计成果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一是要推动审计成果进入领导视野。通过专报、要情等形式,简明扼要,既有问题,又有建议,比较容易进入领导视线,有利于领导掌握总体情况,科学决策。如2019年安庆市委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天下足球网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交了《审计专报》18篇,专报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审计建议,几乎所有的专报都得到了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促进了问题的整改和制度建设,也提升了审计监督的权威。
二是治病治根,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实现由单个项目的整改到推动整个系统、整个社会的相关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这是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功能的延伸和突破。
三是开展系统研究,重视审计科研工作。通过审计科研工作,既能够系统总结审计事业发展经验,正确把握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使审计工作始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轨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会思考、会审、会写的审计骨干人才。
综上所述,一个审计精品项目应当做到:
一是规范操作,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管理有序。
二是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查实并能如实揭露被审计单位(对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以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措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准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注重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做好做足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跟踪审计决定的落实和督促审计整改以及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查处情况,注重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引起上级关注,促进体制机制建设,有着较好的审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