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足球网

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审计专栏 > 理论探索

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提升让利于民服务空间

发布日期:2020-07-31 17:05:53   作者:苏琳    来源:金融社保科     阅读: 次    字体: [大] [中] [小]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机制全覆盖,人民群众就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受惠群众逐年增加。医院医疗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增长迅速,家大业大,已成为一些综合性医院的共同特点。审计发现,医院医疗收支总量增长较快,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未有效降低,让利于民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内部管理不尽完善,资金“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国家有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指标未执行到位

1、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合理增长是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有些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较快,超过了规定比例。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展、使用,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未逐步下降,保持着一贯比重,就诊患者人均费用没有有效降低。

2、按病种付费比例未达到。没有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实现50%以上的住院患者实现按病种付费。

3、乱收费现象依然一定程度存在。违规收取材料费,超住院天数或小时数、重复收取费用,乱收费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一方面损害了老百姓利益,也加重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负担。

4、存在分解住院现象。分解住院现象一定程度反映了住院患者人均费用超过了规定标准问题。

5、不同程度存在过度治疗或滥用检查的现象。某医院购置CT机耗资1000多万元,一年间通过该设备取得检查收入达200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5年回收成本的评估报告中的预期,相关数据表明,有30%的住院患者通过了该设备检查,有滥给病人检查之嫌。

(二)医院规模扩大,医疗成本逐年增长

近几年医院发展成效显著,不少综合性医院形成了“一院三区”格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在地区就医难问题,但也造成了医疗成本的加剧。主要表现在:

1、编外职工人数占比大。医院规模的扩大,招录的医护人员增多,某三甲医院编制外及合同人员占在职职工的77%。

2、医疗成本增长。某三甲医院医疗业务成本增长速度超过了10%,管理费用超过了30%,医疗成本已超过了医疗收入的增长速度。

(三)资产闲置,存在损失、浪费情况

医疗设备购置费用增长是医疗业务成本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某医院三年间购置专用设备费用翻番。“一院三区”的格局,一定程度导致医疗业务成本增长,但也造成设备闲置、损失浪费情况,有限的资金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如对并入的医院设备基本搁置不用;新开张的院区,购置了大量新设备,但由于就诊病人有限,买得齐全,使用较少。资产管理不善,账实不符,正在使用的资产有的未登记入账;账面显示在用的资产未见实物或已报废,而记录为报废的仍然正常使用,存在损失浪费现象。

二、存在原因分析

(一)医院片面注重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

由于财政对公立医院特别是人员费用投入较少,公立医院公立、“非营利”意识不强,医院内部制定的综合目标考核及劳务奖励分配方案,均和医疗收入挂钩,同时由于内部收费管理部门审核不到位,造成了违规收费的事实。同时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引进,新的检查项目的增加而导致的检查化验费用、材料费用的增多,与医疗制度改革提出的要提供病人廉价医疗服务水平方向仍有差距。

(二)内部管理不到位,院内招标流于形式

大型设备采购能够履行项目论证等程序,中小型设备采购、报废一般由科室提出申请,虽有一套院内流程,但立项程序、报废手续简单,申请报废的设备有的实际并未报废,仍在正常使用,同时又购进了新的设备。除医用设备外,市级医院大量使用的医用耗材年均费用也达到亿元以上,虽履行了院内招标手续,但中标单位多数为以前年度的供货单位。院内招标流于形式,违规进行二次报价,现场报价随意,中标条件标准不一,有先使用设备再进行招标签合同现象,上述情况均不能对医用材料、设备等价格进行合理控制,没有很好地建立有效降低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的基础条件。

三、审计建议

(一)牢固树立公立医院“公立”特点

公立医院作为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在医疗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位置,应强化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加大政府性资金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特别是医护人员工资及基本社会保险部分,让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护工作者增强“公立”意识,将 “非营利性”、“公益性”意识融入到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的点滴之中,杜绝违规收费,维护医院专业权威和声誉。

(二)严格执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规定

将病人就诊费用控制一个合理的空间,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关键,应督促医院积极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等各项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弱化医疗收入与职工收益关联度,杜绝过度医疗、检查,确保检查化验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用低廉的费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强化医院内部管理

公立医院是大型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较多,医疗业务支出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强化内部管理是降低医院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键。针对影响医疗成本较大的设备、耗材采购存在的情况,应建立起中小型医疗设备购置、报废院内可行性论证制度,摸清家底,防止一方面耗资购置新设备,增加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又闲置不用,最终因为功能落后淘汰。医用设备、耗材均应在规定的采购平台上集中采购,有效控制价格,减少医疗业务成本支出,切实减轻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