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廉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廉讯

中国纪检监察报 | 一封信里的纪律力量

发布日期: 2024-08-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内,珍藏着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物——《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这封信由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于1936年撰写,封面有“秘密”二字,蜡版油印,毛边纸内页。这是胶东党组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地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与纪律建设。

探索之中求解放

胶东,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三面环海,是拱卫平津的门户。上世纪20年代起,革命的浪潮唤醒了胶东人民的民族觉悟和革命激情。许多外出求学的胶东知识分子接触进步思想,加入党组织。接着,他们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共产党员。

1933年3月,在山东省委指示下,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成立,这是胶东第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机构。胶东特委的建立,在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时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强征民力,强占土地,修筑青威公路。由于工程量大,迟迟未完工,耽误了农民耕作时机,引起群众极大愤慨。革命怒潮汹涌澎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统治和对日不抵抗政策,胶东特委于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发动了“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

暴动分东西两路行动,所到之处攻打城镇、夺取武器,打击地主、分财分粮,给反动政府及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然而,暴动仅坚持了五六天就失败了。

国民党和地方反动武装举起屠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胶东特委委员程伦、曹云章等20余人惨遭杀害,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英勇就义,文登县被捕的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达300余人。此时的胶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上下级组织、党员与组织之间失去联系,党的工作处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时期。

“一一·四”暴动是当地党组织领导胶东人民为摆脱压迫和剥削争取自身解放的一次尝试。然而,失败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胶东特委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了暴动,缺乏政治、思想、组织、策略上的指导和帮助,造成了盲目的孤军冒进。另外,由于急于壮大革命力量,致使一批成分复杂的人混入革命队伍,这些人泄露了行动计划,在关键时刻动摇叛变,直接影响了暴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军事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坚持阵地战等等,致使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严明纪律提升战斗力

风萧萧,阴森森,革命者的头颅被高高挂在城楼上,胶东半岛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胶东亟需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带领大家走出低谷,走向光明的未来。

1936年春,理琪受党组织派遣来到胶东。他曾在瑞金中央苏区、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工作,革命经验丰富。根据党组织指示,理琪着手在胶东开展调查研究、恢复党的各级组织,主持成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被选为书记。

为了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整顿胶东党组织,消除党内存在的急躁和悲观情绪,使党组织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责任,1936年6月,胶东临时特委酝酿起草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

文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正确分析了胶东地区所面临的斗争形势,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胶东党在前一个时期的工作,并提出近阶段胶东党组织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策略和方针。如在思想上,指出“布尔什维克的党员必须具有对党坚决的信仰与拥护斗争的决心”;在组织上,指出“党若没有坚强的组织、群众的发展与领导,就只是空谈”;在军事上,指出“党在游击队中的政治领导是必须加强,不能丝毫分离和忽略的”。

暴动失败的教训也让胶东党组织意识到,革命的成功必须靠严明的纪律。对此,文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先进阶级的分子决不能和一般群众相同,他必须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对于维持党的纪律应规定几条原则的办法:

(1)行动浪(散)漫者应受严格的批评;如有因行动浪(散)漫妨害党的工作者,应将其工作立即停止,留党察看。

(2)泄露党的秘密者,如出于无意应严加警告,停止其某项工作;如故意泄露,使党部分遭受危险者,一经查出,应即开除。

(3)不注意秘密工作者,一意蛮肆(干),不接受批评者,应停止其工作,留党察看。

(4)在党[内]故意发表反党之言论,应立即开除;阴谋破坏党及危害同志者,一经发觉当施以最严之裁判。

(5)故意怠工或发生动摇之现象者,应更调或停止其工作。

一系列要求直指“一一·四”暴动暴露出来的党员行动散漫、忽略保密工作等问题,也前瞻性地预见了将来革命力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组织不纯、思想混乱、管理困难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之策。

这份文件是胶东党组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经过油印,秘密下发到胶东基层党支部中。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由于学习不够、消息闭塞等原因,革命活动开展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那么这份文件对胶东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武装斗争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胶东党组织开始逐渐自觉地运用革命理论来指导自身工作了。文件的形成与传达,一扫“一一·四”暴动后出现的悲观情绪,党的组织更加纯洁,纪律性全面加强,革命力量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

红色胶东发展壮大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暴动东路三大队大队长于得水率领突围的队员转移到昆嵛山区,成立了一支仅有30多人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为胶东革命保留下一颗宝贵的火种。

胶东党组织重新恢复,开始全面指导胶东武装革命斗争。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深山中秘密开展军事训练,并深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等文件,政治和军事素质全面提升。他们继续高擎革命大旗,依托腹地广大、山势曲折、地形复杂的昆嵛山,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出了气势,也打响了威名。

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胶东特委根据上级指示,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参加了起义,并成为第三军第一大队的主力。

革命之光刺穿黑暗,驱散了笼罩在胶东上空的阴云。第三军不断扩人扩枪扩大宣传,富有家国情怀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胶东人民不甘当亡国奴,纷纷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胶东各地党组织在特委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发动了荣成埠柳乡校、黄县黄格庄、文登黄山、蓬莱西宋家村、牟平育黎乡校(今属乳山市)、荣成古迹顶和即墨、莱阳等10多次武装起义,胶东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

1938年2月,第三军在西进途中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凭借严密的作战计划、严格的组织纪律,打退数倍于己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在胶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抗日的烽火在胶东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在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铁纪护航下,第三军经过数次整编,队伍不断扩大,到1938年12月份发展到7000多人,成为胶东抗日的主要力量。以第三军为火种发展起来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走出了4个军和数百名将军,他们听党指挥,严守纪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探寻胶东党组织由弱到强、由低谷走向胜利、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历程,《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在其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清廉之路·廉行威海”教育基地,这段历史作为开展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来时路。穿越九十载光阴,回望那段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革命的光芒始终闪耀。

(山东省威海市纪委监委、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纪委监委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